六安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欧洲杯网络平台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局发布时间:2023-06-16 17:51
字号:

一、编制背景和依据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加快建立科学高效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稳步提升我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结合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纲要》和《安徽省地质灾害防治行动实施方案》, 市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编制了《六安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编制意义和总体考虑

《规划》是六安市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和防灾科普体系以及加强基层防灾能力建设的重要依据。《规划》的制定旨在有计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地质安全保障。

三、编制过程

2021年11月,我局委托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六安市地质灾害防治“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2022年1月-2023年1月,编制单位先后完成了资料收集,野外调查,报告编写和项目组内审等工作后,形成了《规划》初稿;2023年2月,经征求各县区自然资源局及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后报送省自然资源厅审查;2023年3月省自然资源厅组织专家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编制单位按照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2023年4月正式通过审查;2023年6月通过为期一个月公开征求意见并召开会议研究后正式印发。

四、工作目标

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完成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摸清地质灾害风险底数,实现风险预警管控、隐患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和防治能力大幅度提升,构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新格局。全市地质灾害风险进一步降低,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进一步减轻地质灾害对我市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减少因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主要内容

规划文本在结构上包含“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形势”“指导思想和规划目标”“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防治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保障措施”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阐述了全市地质灾害现状,总结“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分析“十四五”期间地质防治面临的形势。

第二部分明确了规划编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两个坚持、三个转变”为根本遵循,细化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基层防灾能力建设和信息化建设五类重点指标任务,对“十四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作出总体部署。

第三部分划定了全市7处地质灾害易发区和6防治区,其中高易发区1处,中易发区3处,低易发区3处;重点防治区2处,次重点防治区3处,一般防治区1处。全面分析了易发区内地质灾害现状,防治区内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评估防治重点。

第四部分细化部署地质灾害防治重点任务。强调以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为基础,摸清地质灾害风险隐患底数;加强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设,综合运用气象雨量站、普适型监测设备和网格化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推动地质灾害防治模式从“群测群防”向“群专结合”转变;持续推进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坚持“一点一策”,通过搬迁避让、排危除险、工程治理切实消除一批地质灾害隐患点;健全完善地质灾害技术支撑体系,强化防灾宣传,提高社会面防灾意识;加强地质灾害成灾机理研究,构建防灾科普体系,切实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水平。

第五部分就规划实施落实组织、资金等保障措施提出明确要求,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建设,融入防灾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防灾意识,推动全市地质防治水平不断提升,筑牢战胜地质灾害的全民防线。

六、创新举措

(一)《规划》突出“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新时代发展理念,以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与能力。

(二)《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采用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部署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综合研究、定性定量分析计算和更新调整数据,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

(三)《规划》统揽全市地灾防治工作,突出关键性问题,明确未来五年工作目标,部署了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与避险搬迁、能力建设、信息化管理、科学防灾等六大体系任务。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规划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资金投入、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宣传教育等4项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下一步将严格按照规划目标组织实施,一是全面查清我市地质灾害隐患情况,完成全市各县区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和市级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成果集成;二是实施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消除稳定状态差,威胁户数、人数多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三是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建设,显著提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四是完善地质灾害技术支撑体系,全面提升基层防灾能力,提升群众防灾识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