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金永解读《六安市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落实方案》-欧洲杯网络平台

浏览次数:信息来源:市自然资源局发布时间:2023-08-25 18:08
字号: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土地要素保障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根据《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地用改〔2023〕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制定《六安市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落实方案》(以下简称“《落实方案》”)。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通过制定《落实方案》,能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持续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有力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要求,围绕实现“两个加快”、争做“三个示范”、做到“两个突破”,全力助推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

三、研判和起草过程

《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安徽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皖地用改〔2023〕1号)印发后,我局高度重视,立即研学省级实施方案,同步跟进,结合本市实际,成立六安市节地办领导小组,并草拟出本市落实方案,同步征求县区政府以及相关市直单位意见。8月22日,正式制定《落实方案》并印发。

四、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工作部署,进一步促进产业集聚、土地容积率提升、土地产出效益提升,以“亩均论英雄”的方式全力助推六安绿色振兴赶超发展。

五、主要内容

一是强化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源头管控,限定城镇总体容量,有计划扩张城镇。持续推进处置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通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产生的节余指标,将节余指标按照增减挂钩政策在省域范围内流转、有偿调剂使用。

二是加强耕地保护,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压实县、镇、村、耕地使用人补充耕地管理“四级责任”,确保新增耕地稳定利用。新建高标准农田,不断提升项目建设综合效益。

三是创新处置机制,优化工业用地供应管理促进提质增效,建立国土空间专项规划编制制度。对于新建、扩建等项目,项目建设单位要提供不少于2个选址选线方案进行比选,同时要深化项目的各类专题研究,广泛征求相关职能部门、县区人民政府意见。

四是优化用地空间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完善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开展亩均效益评价,优化产业园区布局。实施工业项目用地产出监管合同与土地出让合同“双合同”监管,采取增加建筑密度、建设多层厂房、减少绿地布置等措施增加建筑密度。

五是持续推进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处置,通过不断创新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闲置土地有偿回收机制,建立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与配置计划指标挂钩工作机制,持续提高亩均效益,推动城镇高质量发展。

六是对现有土地制度进行改革,结合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需要,推动不同产业用地类型合理转换。在省级指导下探索建立和完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和监管工作机制。推广工业项目带方案出让,“拿地即开工”。建立以“不动产单元代码”为唯一标识的“一码管地”体系,确保全流程各业务环节服务到位、监管到位。

六、创新举措

一是探索“双挂钩”规划管理机制。坚持“以人定地、人地挂钩”,探索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新增城乡规划建设用地规模与存量用地盘活挂钩,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

二是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推进“工业上楼”。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确省级开发区综合容积率原则上高于 1.0国家级开发区综合容积率原则上高于 1.2。新建高标准厂房容积率原则上高于 2.0,按工业用地管理的研发项目容积率原则上高于2.5,新上项目节约集约用地为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三是强化耕地保护,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通过全域士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举措,改善田间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实现小田变大田、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实现耕地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四是探索重大建设项目全过程节约集约用地管理机制。探索通过编制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建立项目及配套工程选址多部门会商、多方案比选制度,少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深化项目可行性研究,严格按照规定开展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和项目变更管理实现全过程节约集约用地管理。

五是深化产业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提高新增产业用地强度和效益准入标准,实施产业项目与土地出让“双合同”监管探索产业用地“清单制”。拓展“标准地”用地类型和适用区域,创新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退出机制等举措,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鼓励园区集中建设配套服务设施共享共用,促进职住平衡和产城融合发展。

六是探索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与计划指标配置新机制。将现行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的“增存挂钩”政策拓展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领域,按一定比例核算计划指标,有效盘活城镇低效用地。

七是探索省级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路径。在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基础上,依法依规探索开展省级层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在县级政府申报基础上,从具备条件的地区遵选 50 个左右的省级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

八是探索采煤沉陷区土地征收机制。对采煤沉陷区无法复垦的水面,涉及农民集体所有土地的,比照水库淹没区形成的水库水面,办理土地征收手续,确保失地农民权益得到保障、沉陷。

九是深化土地要素市场改革。通过探索混合产业用地供给推进工业用地混合复合立体高效配置,完善工业用地分割转让制度,完善土地二级市场建设,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举措,提高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

十是探索开展省级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以自然资源部部署开展的国家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为抓手,加快霍邱县冯井镇、霍山县但家庙镇2个自然资源部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和报批工作,获批后有序组织实施探索开展省级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创建工作。采取激励与约束并举,有效保障改革试点任务落地见效。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考虑

1. 保障措施。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六安市节约集约用地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方案;压实共同责任,明确改革攻坚责任主体,各县区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细化工作方案,颗粒化完成工作任务,将工作落到实处,形成上下联动、任务明确、责任细化的联动机制;强化工作协同,各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就推进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加强沟通,互相协调三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

2. 下一步工作考虑。一是要深化思想改革,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持续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要坚持系统观念,整体谋划,久久为功,大力推进各县区各单位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内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各领域改革共谋互动。

文件下载
政策咨询

如果您对该政策文件有疑问,可以点击“”在线咨询,也可以拨打上方的电话咨询相关部门,或者拨打市长热线:0564-12345。

网站地图